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用車需求的增長,也加快了重卡生產企業在產品上的升級換代。而這一點,不僅得到了諸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董事長劉漢如的重視。
日前,正值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劉漢如帶著由他精心準備的三個建議來京。其中,除《為企業減負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外,其他兩個建議都與物流用車緊密相關。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在詳細介紹三個建議的亮點之余,也向記者解析了華菱主攻物流用車市場的“初衷”。
改善行業用車環境
眾所周知,公路運輸是我國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只是眼下面臨著諸多待解難題。其中,交通車輛管理亂象叢生,即公路“三亂”(亂設站、亂罰款、亂收費)問題最為嚴重。對此,劉漢如此番特別帶來的建議《凈化流通環節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就直面公路物流領域的這一頑疾。
在建議中,劉漢如指出,目前,關于運輸車輛,普遍存在“多頭管理”現象。由此衍生出的“部門之間法規打架、職能重疊、為了各自利益在執法時夾帶私利”等情況并不少見。同時,他也直言,有法不依、以罰代管的情況普遍存在,不少執法人員執法隨意、驕橫,“吃、拿、卡、要”,想怎么罰就怎么罰,想罰多少就罰多少,令很多物流用戶頭疼不已。
當然,面對上述問題,中央及相關部委的治理一直都未放松,只是仍然沒能遏制一些地方的“三亂”頻發。究其原因,劉漢如認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巨大的利益驅動。全國每年公路罰款高達三四千億元,這些錢并未完全歸于財政,有些進了執法人員口袋,有的地方還出現返還罰款現象,后者甚至早已成了潛規則;
第二,監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對交通車輛管理亂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無異于一種“縱容”;
第三,體制積弊。在稅費改革之后,運管路政部門的經費得不到保障,就形成了罰款返成的路徑依賴;交通部門的運管、路政由于經費緊張,人員超編,只能以罰代獎;一些交警部門大量使用協警,經費卻需完全“自給”。
劉漢如強調,如此亂象不止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一方面資生了腐敗,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成本,制約了物流行業的發展,還使物流企業及駕駛員的正當權益得不到保護。因此,針對公路‘三亂’等痼疾,必須進行徹底整治,切斷基層執法部門之間的利益紐帶。”劉漢如如是說。
對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整合相關管理部門職能,解決部門之間法規交叉、職能重疊和執法人員管理混亂的問題;二是像高速公路收費一樣,通過計重收費等經濟手段和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監管物流行業;三是嚴格執法,取消一切亂收費和亂罰款,對超載超限等影響交通安全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劉漢如認為,“這樣既符合節能減排政策要求,又維護了物流企業和駕駛員的正當權益,還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物流行業改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收益。”
而在另一份建議《加強交通安全執法力度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中,劉漢如還提到了“假冒偽劣汽車零部件泛濫”的問題。他指出,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37億輛,每年新車銷量又都在2000萬輛以上;可與此同時,每年交通安全死傷人數也達百萬人以上,其中重要因素是在用車輛安裝假冒偽劣汽車配件,存在巨大交通安全隱患。
于是,出于對卡車司機和物流用戶自身利益,以及成百上千萬駕乘人員的安全考慮,他建議:
首先,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打擊制假售假企業。借助法律的巨大威懾力量,增加制假售假的法律風險和違法成本。建立舉報獎勵機制,吸引社會力量聯合打假,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和個人參與到舉報和抵制假冒偽劣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和生產中來;
其次,要加大交通安全執法力度,杜絕以罰代法,像重視食品安全一樣重視交通安全。
看好物流發展前景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華菱星馬汽車集團于馬鞍山召開了2014年度商務大會。會上,劉漢如指出,2014年,華菱產品的主攻方向將是物流車。劉漢如分析說,隨著國內工程基建項目的萎縮,物流車將成為重卡爭奪的主戰場。而借劉漢如來京參加兩會之機,記者也就此問題采訪了他,希望他能談談做此決策的深層次原因。
對此,劉漢如分析說,這次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不少內容都對商用車行業影響較大。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即服務業超過制造業,影響尤其深遠。
一直以來,中國經濟都靠“三架馬車”——投資、進出口和消費驅動前行。數據顯示,進出口方面,去年我國貿易達到4.16萬億美元,在貨物貿易方面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投資方面,今年將會逐步擺脫對其依賴,這才利于經濟健康增長。至于消費拉動,在國外占的比例很高,國內仍處在發展階段。
所以,到底如何拉動消費增長,就顯得迫在眉睫。而劉漢如認為,發展第三產業,即發展服務業應該放在首要位置。其前提條件則是,因在第二產業基礎上派生出了第三產業,故而第二產業也非常重要。同時,中國的儲蓄率是比較高的,現在要去解決教育、醫療、養老問題,讓大家放心消費。
“如此一來,第三產業的增長可謂水到渠成,服務業的增長也將不可阻擋,其超過第二產業符合預期,是政府、社會各界樂于接受的。”劉漢如認為。
不過,從物流角度去看,進出口和投資本身也能拉動物流,只是相對消費對物流的促進,作用正在減弱而已。比如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或存在泡沫,政府賣地不可能長期下去,基礎設施投入回報周期較長,一經對比不難發現,消費層面對物流業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初步判斷,未來物流用車的成長將超過工程車輛,并且這個趨勢去年已得到了體現。”劉漢如說。
此外,劉漢如還反復指出,華菱星馬一定會把握物流車這一發展趨勢去做產品和服務,在該領域的發展本來也是華菱的強項所在。“不客氣地說,華菱的產品質量可靠,故障率低,維修成本低,是業內有名的,物流用戶一定會中意。”他自信地說。
其間,劉漢如還特別強調了一點。“大家都知道,現在企業招不到工人,修理工很難找。而華菱認為最好的服務就是不要服務,因此產品質量才是根本。只有依靠技術進步,依靠產品質量,樹立品牌,才是企業生存的門道。”他提出。
劉漢如笑著告訴記者,其實,早在2010年華菱便已著重布局,開始全力爭奪物流車市場。如今,華菱在物流市場上有了口碑和品牌影響力,日后會發展得更好。“而且,不止在物流車市場,在傳統的工程車領域,華菱也不會失去優勢。”他也相信,在物流市場上,華菱會表現得得心應手、運轉自如,華菱的品牌更會在不久的將來迅速得到提升。
最后,針對海外市場,劉漢如胸有成竹地表示,華菱其實也已做好了部署。他介紹說,“華菱今年定的出口目標是三千臺重卡,這個數字在重卡行業內不算高,但比一些大企業來說也不低。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中國商用車在國外市場的無序化競爭,華菱會有所堅持。”他強調,華菱將會繼續堅守高端品牌的路線和戰略,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為樹立起中國重卡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形象而持續努力。
【采訪手記】打鐵還要自身硬
華菱計劃主攻物流車市場,希望在海外樹立良好的中國品牌形象,期待把握600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更新的商機,并企盼國四重卡排放標準的順利實施……這一切的一切,如想變成自己手中的利器,最終都要依賴于自身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強悍”。
為此,劉漢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不止一次提到,打鐵還要自身硬,市場在那里,只有產品技術和品質足夠過硬才能完成真正的“征服”。
其實,不論是出于環保考慮的國四重卡旋風將至,還是隨著物流用戶用車需求提升而帶來的產品更新換代,對商用車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發展良機。而且,在其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產品轉型升級的同時,類似華菱這樣依靠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企業,也是有極大發展空間的。
劉漢如表示,早在六年前,華菱就已開始進入核心技術研究,定位中高端商用車、重型卡車的生產和研發,使用先進的制造工藝,生產符合國家標準、同時能夠滿足歐盟標準的一些高新技術產品。經過六年來的臥薪嘗膽,特別是針對發動機的研發,克服了很多困難,終于在去年將漢馬動力推向了市場,并迅速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據了解,經過去年一年多的市場試銷,以及三年高溫、高寒、高原實驗的漢馬動力,現在基本上能夠批量進入市場。今年,其預計將投放七八千臺國四發動機進入市場,為后面大批量生產做好準備。另外,劉漢如透露,華菱一直以“引領行業內的技術進步”為己任,如今其國五產品也準備好了,甚至可以滿足歐盟針對發動機和卡車的苛刻條件。
面對未來,華菱非常自信,劉漢如也篤定:憑借著公司在技術儲備上面的優勢,結合當下國家重視科技進步和環保的大趨勢,華菱的企業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強,發展也必然會越來越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