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柳工這么多年來,遇見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曾光安:從成長至今,柳工遭遇過非常多的挑戰,比如產品、技術層面競爭者的追趕;比如市場銷售層面,比如同行的擠壓;比如國際化推進層面;文化、理念、管理制度與流程的融合等等。但這些挑戰,都是非常具體的,能夠找到最終的、直接的答案和解決方法;這些有“解”的難題現在看來也都不算問題。
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困惑,是如何拓展我們的能力邊界、管理邊界。從規模上看,柳工近年來一直穩健處于100-20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區間,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區間,突破100億沖向更高規模,需要企業在文化、理念、管理、運營、業務體系構架等方面,實現一個質的變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順利地向上邁進。
對話 柳工集團總裁、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光安
問對于未來,柳工如何思考和定位?
曾光安:在發展過程中,柳工對自身前進步伐的把握得比較從容。在戰略選擇,特別是“國際化”的堅守與深度推進上,可圈可點。正是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一個“持重”、“穩健”,擁有后發力量的柳工。
不過也恰恰是因為穩健,讓我們好像在過去十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失去了一些表現機會。不過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展開一輪新的,“真正以核心實力為基礎”的競爭,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企業退出,甚至不乏以往的傳統優勢企業,整個行業格局也會隨之巨變。柳工會努力把握機遇,彌補上一輪的“錯失”。
一直以來,在面對世界時,柳工要做的都是真正的全球化,而非國內到國外的“庫存轉移”。未來,柳工還要繼續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拓展、豐富“全球化戰略”的內涵。而在具體層面,柳工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人才在目標市場的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產品本地化。在這個過程中,有戰略的全球收購會越來越多。
問您如何定義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周期與階段?類似近年來的“苦日子”,行業還要過多久?
曾光安:未來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即便調整告一段落,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也會在競爭環境、模式、用戶需求等關鍵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為此,企業不僅要學會在低處發展,更要去捕捉未來,順應未來。
問成長、成熟于土方設備領域的柳工,近年來又將業務延伸至混凝土設備、起重機、礦山設備、移動式破碎篩分等眾多細分板塊。在外界看來,這些動作跨度頗大。對此柳工的感覺是什么?如何才能控制好節奏和風險?
曾光安:多元化是柳工的重要戰略,但“多元”之中,柳工亦有重點—就是以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為核心的土方設備板塊。在這個單元,柳工不僅要在中國保持領先,更要盡快融入全球主流陣營。
除此之外,混凝土設備、起重機、叉車、路面設備等支線領域,也是柳工積極尋求突破的重要單元。在保證主要板塊穩健發展的同時,柳工會在這些領域投入更多精力及資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未來中國混凝土設備和推土機領域,是變數最大的兩個細分板塊。也正是在這兩個市場,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挑戰者而言,存在突破的機會。
對話 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俞傳芬
問上任后,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或者說最讓您感到焦慮的是什么?
俞傳芬: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從沒有經歷過這么長時間的低迷。這樣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嚇壞”了一些企業;這也讓他們在競爭方式的選擇上,有些慌亂。目前,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價格戰”等實操層面拓展到了“虛報統計數據”等外延環節。這樣的亂象,讓人對行業的發展,對企業未來的戰略和戰略層面的選擇,感到擔憂。中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必須從這種“倉皇”中走出,面對現實,開展切實有效的推進提升。
問經濟、產業、市場均處于巨大變化中,柳工如何順勢而為?企業的具體行動是什么?
俞傳芬:無論經濟還是產業層面,各方一直在強調“變革”。眼下,變革切切實實地到來了。具體而言,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用戶的評價標準,或者是使用習慣,乃至企業產業價值鏈構成,都發生了一系列改變。
為此,柳工近段時期通過完善關鍵配套體系,協同提升研發、產品平臺,強化營銷服務實力,導入拓寬二手、再制造等價值增值環節等,順應改變,打造新的業務制高點。
未來,柳工會進一步激發整個業務體系的平臺競爭力、鏈條競爭力,以塑造更獨特的優勢。
厚重的發展經歷,連番挑戰與波動的打磨等,讓柳工與世界,與自己的恢宏理想,不斷接近。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