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包括“運輸配送”和“倉儲”兩個環節。前者對車輛的衛生和溫度有要求;后者指食品被運到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后,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衛生條件、適宜溫度和信息化的追溯手段。
“很多速凍和生鮮食品,都是通過常溫車或者棉被車運輸,或在一些不合格的冷庫儲存,這種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做速凍食品的生產企業,根本不敢提,或者從來不提,自己的冷鏈物流到底是什么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下稱“冷鏈標準委”)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中國(鏡泊湖)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峰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沒有政府部門的監管,有標準難執行。”
據了解,目前我國冷鏈相關標準已經超過了200項,但都是推薦型標準,非強制性。而面對“散、小、弱、亂、差”的整個冷鏈物流行業,上述標準難以落實。同時,政府管理部門監管基本處于空白。
據冷鏈標準委統計,我國蔬菜冷鏈的流通率僅為10%,而損耗率高達30%。太古冷藏倉儲有限公司總監陳力修分析,在產地、倉儲及配送各環節,如果企業采取標準化操作,可以有效降低銷售成本,也可以降低損耗。
這種現狀也讓一些嚴格執行標準品牌企業面臨兩難。順風優選總裁崔曉琦坦言,冷鏈宅配是生鮮電商的“痛點”,順豐從最初包裝、運輸、最后一公里配送都嚴格執行標準,但銷量規模不夠因此無法覆蓋采購和冷鏈運輸成本。
崔忠付分析,目前政府監管過度重視食品生產環節,缺乏對冷鏈環節的監管和追溯,消費者對易腐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只有全行業把對品質和安全的追求放在首位,冷鏈物流需求上來,運輸成本才會下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