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航空貨運、國際快遞的短板。為此,3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強調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穩定海外供應鏈。快遞出海,再一次受到重視,國家有關部門將推出重磅政策,推動快遞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補齊海外網絡的短板。
順豐,作為快遞行業龍頭,在快遞出海方面,走在前面,占有先機,得到了業界的肯定。
一、快人一步的順豐
海外拓展,早有布局。2009年就開始布局國際業務網點,2013年就已上線順豐轉運,布局美國、歐洲等地;2016年12月開始,正式獲頒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會員證書,順利成為國際航協會員;2017年,順豐國際快遞服務已覆蓋如美國、歐盟、日本等53個國家;2018年,順豐開通了日本、美國、印度和新加坡航線。
目前,順豐設有東歐倉、德國倉、中歐倉、俄羅斯倉和美國倉等,覆蓋歐洲28國、美國以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挪威等電商發展中國家。
作為國內快遞“龍頭”,順豐 是“出海”最早的民營企業。其國際化之路可以概括為三步:第一步,在海外設立直營網點;第二步,設立海外倉構建全球網絡化服務模式;第三步,與國際知名快遞集團UPS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全球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運營商。
順豐布局海外,不僅是因為國內快遞市場邁入激烈競爭的紅海階段,還有更深之意。
順豐知道,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快捷供應鏈服務需求,將給中國快遞出海帶來業務紅利。快遞產業是下游產業,它的風向標是商業上游的國際貿易,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必然需要快遞相關服務。
順豐自己的發展與中國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中國企業走出的步伐及在全球的戰略布局,就是順豐業務發展的動力。
順豐深知,“一帶一路”和跨境電商發展為中國快遞企業跨境提供了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頻繁,拉動物流業務需求急速增長。
電商平臺“買全球”“賣全球”,需要快遞物流“運全球”“送全球”,跨境電商發展衍生出巨大的跨境快遞業務。
市場的需求與政策利好,使順豐將國際業務作為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在海外布局上,早一步采取行動、占據了先機。
除了整合DHL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發行海外債,打造航空貨運專機團隊占有先機以外,2018年順豐又推出了重要的領先舉措——建設鄂州機場,俗稱順豐機場。
順豐機場,是我國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是行業里程碑。按照2030年完成貨郵吞吐量330萬噸進行規劃設計,預計在2021年底投入運行。未來,順豐將以鄂州機場為中心,全面打造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航路航線網絡。
順豐是我國第一家擁有自有航空運力的民營快遞公司,擁有我國最大的全貨機機隊,有61架全貨機。
目前,順豐國際化業務發展已相對成熟,和國內同行相比,占有絕對優勢。順豐國際標快/國際特惠業務覆蓋了美國、歐盟、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62個國家,國際小包業務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及地區。
二、有理有節的布局
國內快遞企業認識到出海的重要性遠遠不夠,還需要采取行動,采取有理有節的行動。
海外市場并非一概而論。從投資市場看,東盟、南亞、俄羅斯、非洲市場都是高增長的國際快遞市場,也是歐美日國際快遞巨頭扎根不深的市場。新興市場在電商高速增長之下,寄遞業務量必然成倍增長。
針對這一點,順豐在海外市場采取“輕重結合”的模式,在末端根據不同的情況自建,投資或是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比如在東南亞等近端市場,主要設立分支機構和自營網點;而在遠端市場,主要是與國際巨頭和當地快遞服務類企業合作。
2017年5月,順豐就與聯合包裹各自出資50%成立環球速運控股有限公司,目前,聯合包裹已覆蓋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
順豐出資55億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其用意是整合其整個管理團隊和相關科技技術。供應鏈管理能力堪稱國際物流巨頭的核心競爭力,而DHL這種有近百年歷史的國際物流巨頭,供應鏈管理服務做得最好。順豐借此次收購,縮短了供應鏈技術學習時間,快速獲得了供應鏈領域的競爭能力。
順豐憑借在華人市場的口碑,借幫助華人企業去拓展海外市場的契機,發展自己的海外業務。比如:2018年8月,一架載滿小米手機原材料的順豐航空貨機在中國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起飛,5小時后到達4300公里以外的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這是順豐航空給小米提供的一體化物流配送解決方案。11月成功將印度心肌梗塞藥品以國際冷鏈形式運到中國,實現首例順豐國際醫藥解決方案。
航空運力是快遞企業出海的“標配“,關系到B端用戶對時效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順豐很早就籌謀布局航空運力,讓其成為海外快遞業務重要的運力支撐。
早在2009年,順豐控股就成立了順豐航空有限公司,目前,順豐航空全貨機數已達到61架,
順風布局的鄂州機場也值得關注。鄂州機場的輻射能力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將助力順豐完善全球航線網絡,拓展海外業務,構建順豐全球供應鏈網絡。在全球供應鏈一體化的背景下,順豐掌控核心節點,實現了對供應鏈環節的自主可控。
從順豐控股2019年年報看,其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8.39億元,在保持穩健發展的同時,網絡覆蓋得以拓展,產品結構日益豐富。這證明了順豐布局海外市場,不僅早人一步,更是有理有節。
三、路漫漫其修遠兮
順豐雖然快人一步,占盡先機,在快遞出海上做出一定成績,但和國際巨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更加努力。
盡管從營收和市值上看,順豐成為中國民營快遞物流行業的巨頭,對標國際老牌巨頭,差距顯著,其出海之路依然充滿挑戰。
目前,世界范圍內三大快遞公司為DHL、美國聯邦快遞有限公司和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有限公司。
而從世界快遞市場來看,低端市場被各國郵政把持,高端市場被世界三大快遞占領。如果我國相關企業想要在國際快遞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特別是撬動既有市場,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2019年,順豐全年營收1121.9億元 同比增長23.37%,凈利潤 57.97 億元,較上年同 期增加 27.24%,而對標國際三大快遞,順豐僅為其營收的六分之一左右。目前順豐已擁有61架專屬飛機。而聯邦快遞的專屬配送飛機數量多達600余架。硬實力方面,順豐與國際快遞巨頭相形見絀。
經營能力上,國際巨頭也不可小覷。國際老牌快遞巨頭,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強勁增長下,聯邦快遞依然在不斷擴張,拿聯邦快遞來說,僅拿2017年,就訂購了12架波音767F貨機和12架波音777F貨機,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除了市場規模,增長態勢,順豐在品牌積累方面,與三大國際快遞還有一定差距。進軍海外市場,想獲得海外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需要長時間的品牌積累和市場培育,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當然,開拓海外市場,通過收購也許是一條捷徑,但未必是制勝之法,海外政策法規和風俗習慣都是走出去的絆腳石,需要慎重。
國際物流市場環境復雜嚴峻,國內快遞物流企業出海后原有優勢淡化,在成本管控、政策法規以及文化和營商環境差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現實難題。
然而,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國快遞業國際化戰略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對于順豐來說,雖然道路艱難荊棘叢生,但決不能偏安一隅。只有不斷創新,迎難而上。
當然,要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取得重大突破,無論是順豐,還是其它企業,都需做不少調整,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結論:中國快遞企業走向國際化,需要搶時間、占機遇。順豐已快人一步,占盡先機,但誰能成為中國的聯邦快遞,也許在下一個五年,才能初現端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