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裝載著汽車配件、服裝百貨等貨物的中歐(中亞)班列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出境,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標志著今年霍爾果斯、阿拉山口雙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數量突破7000列。這一數量之多,創下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中歐班列(武漢)的持續繁忙,如同一部精彩的交響樂,以飽滿的節奏奏響著發展的旋律。
多式聯運,作為推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突破口,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這是一種將不同的運輸方式有機結合的智慧之舉,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挑戰。然而,我們也要正視多式聯運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多式聯運發展的三大瓶頸
1.內貿“散改集”滲透率不足
如何將貨物從散雜貨運輸改為集裝箱運輸,也就是行業內所說的“散改集”,一直是我國內貿運輸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內貿領域仍然存在大量的散裝貨物運輸,而這種散裝運輸往往面臨著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多式聯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過集綜合運輸方式的運輸資源,形成規模化的運輸流,以提高運輸效率和降低運輸成本。然而,在現實中,很多地區的內貿流通鏈條還未形成完整,很多企業和物流運營商對多式聯運的認識和運用仍然不足,這導致了散裝運輸的普遍存在,也讓多式聯運的潛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2.標準體系不完善,影響貨物流通效率
目前我國的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標準不一致,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這給多式聯運的實施和運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接口標準、行業標準不一致,導致貨物在轉運過程中需要進行頻繁的轉換和調整,增加了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此外,不同地區之間的運輸標準也存在差異,導致貨物在跨地區運輸中需要進行多次操作和調整,進一步影響了貨物流通的效率和可靠性。
3.信息化服務協調水平待提高
信息化技術在物流運輸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在多式聯運中,仍然存在著信息化服務協調的問題。不同的運輸方式和運輸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無法實現無縫對接和信息共享,導致信息傳遞的延遲和不準確。這樣一來,貨物在不同的運輸環節之間無法及時進行信息傳遞和協調,增加了貨物流通的不確定性和延誤的風險。因此,提高信息化服務協調的水平,打通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壁壘,加強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是多式聯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破解多式聯運挑戰的智慧化解決方案
1.頂層設計助力“散改集”
3月14日,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海關總署、國家鐵路局、國鐵集團聯合印發了《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路進港全覆蓋,沿海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達到90%左右,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到1400萬標箱,年均增長率超過15%。《行動方案》共提出了4個方面共13項任務,內容覆蓋了全國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集裝箱和大宗貨物的鐵水聯運。這種頂層設計的助力,為多式聯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持續推進多式聯運標準工作
標準化,是多式聯運高效運作的關鍵。為了促進多式聯運的發展,相關的標準工作需要持續推進。通過出臺政策法規,制定一系列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統一不同運輸模式之間的操作流程和信息交換標準,提高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同效率和運輸質量。例如,在貨物裝卸、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要求、時間節點等方面制定統一的標準,可以提高貨物運輸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事故和損失發生的風險。
3.借用數字化集成平臺,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
借用數字化集成平臺也是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建立和利用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平臺,實現各種運輸模式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可以更好地協調和管理不同運輸環節的需求和資源。例如,通過在線平臺實現貨物的預約、配送和追蹤,可以實時掌握貨物的位置和狀態,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物流服務。多式聯運不僅能規避單一運輸方式,在時效、運距、運費等方面的劣勢,還能實現公路、水路、還有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優勢互補,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