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毛片黄片_久久久99日产_国产超a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_女人露p毛视频·www_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原創】從三個企業的過往,看中國芯片的突圍之路

來源:物流產品網 | 2023-09-13 11:45 | 作者:科技物語

 11.jpg

        芯片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在中美之間的科技博弈中,芯片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華為Mate60熱銷,標志著華為隱忍3年之后,終于揚眉吐氣,重返5G,也標志著中國半導體產業打破了西方世界對5G芯片的壟斷權。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主要由半導體支撐產業、制造產業和應用產業組成,中國芯片的突圍,一路坎坷,可歌可泣,眾多高新企業都為此做出了貢獻,但也有少數企業因為經營思路的問題,錯失了芯片的黃金發展期。在此,我們選擇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聯想、華為,中芯,以闡釋我國芯片突圍的艱難歷程和壯闊場景,也許失之偏頗,但總有些道理,錯漏難免,望不吝指正。

      一、聯想失誤2022年9月,芯片市場迎來一則重磅消息——聯想造芯了,聯想旗下的半導體有限公司所研發的5nm芯片已經成功流片,將進入功能性測試階段。CEO楊元慶表示,2022年在全球范圍內招募1.2萬名科技研發人員,組建自己的芯片團隊,這也許是聯想拋前幾十年的“貿工技”路線轉型“技工貿”路線的重要一步。

22.jpg

  聯想終于踏出了“造芯”路上第一步,但今天的實力能否勝任呢?今年一季度,聯想實現營收169.56億美元,不過凈利潤只有5.16億美元,而且,聯想“造芯”需要對自我進行一次徹底革新,克服既成的路徑依賴。說起聯想造芯,就必然要說起聯想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倪柳之爭。1994年,當時的聯想公司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倪光南決心為聯想創造新的技術制高點,選中的方向就是芯片,然而,這個方案遭到了柳傳志反對。其之爭的實質是“技工貿”與“貿工技”之爭,中科院旗下的聯想,其初心是科研轉化為生產力,科研當然是龍頭,倪光南的“技工貿”,顯然對中科院的初心秉承得更直接,不打折扣。倪光南,這位老院士,曾經的聯想董事,總工,當年是放棄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機會回國的,有著濃重的科研報國情懷,并且倪光南受命到聯想就是搞科研,而且“聯想”這一名稱,就是使用了倪光南的科研成果。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柳傳志的以貿易為主路線,確實來錢快,盈利多,一時成一些人眼中的英雄。其實,在倪柳之爭之前,柳傳志倪光南是有一段蜜月期的。入聯想之初,柳傳志告訴倪光南:我保證把你的一切研究成果都變成產品,這也是倪光南一直的夢想。隨后,倪光南研究出自有主板的聯想286式計算機,在1989年漢諾威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雖然在科研道路上頻頻取得進展,但倪光南仍然感到焦慮,常常為核心技術徹夜難眠,最后,他把眼光放在了芯片設計上,其實是一條比較快的、能夠追趕發達國家的路徑。本以為,這將是聯想又一個“拳頭級”的產品,卻沒想到,這一次,他卻因為芯片,被迫離開聯想。聯想誕生之初,“技術”是根植于公司基因的,也有成為后來“蘋果”的潛力,然而,隨著倪光南的離開,聯想在歷經“自主研發”的輝煌之后徹底轉向了“貿工技”路線,于是若干年后,技術成為聯想核心能力中最薄弱和滯后的一環,難怪今天有網友說,聯想的電腦,只剩下一個外殼是自己的。

640 (3).jpg

  柳傳志的貿工技路線,在美國對中國的極限打壓下神話破滅,打破了國人心中“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幻想,進一步堅定了中國各行業自主掌握尖端科技的決心和步伐。倪柳之爭中柳傳志的勝出,讓聯想錯過了PC互聯網;今天,聯想在移動互聯網上,依然是角色尷尬。由于多年的“貿工技”路線,聯想在核心技術上分別依賴英特爾的硬件、微軟的軟件,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這就導致極低的利潤率,從而研發投入不足,形成惡性循環。后來,柳傳志也對當年的爭論做過多次解釋:以前沒能夠投芯片,是因為民企的底蘊不夠豐富”,“投了芯片以后,若干年以后才能明顯見到回報,而且也可能投錯”,其說法也許有點道理。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政府主導投巨資設立了“908”及“909”工程,首鋼集團、華虹集團先后與日本NEC合資,分別成立了首鋼NEC、華虹NEC。然而,一個最終在2000年由NEC獲得控股權,淪為后者的一個海外代工基地,一個回歸了鋼鐵主業。在巨頭集中、格局固化的芯片市場中,中國初創企業想要“突圍”是十分艱難,不管是過去,還是今天。但這不能作為聯想失誤的理由。錢學森先生晚年曾經總結:“60年代我們全力投入兩彈一星,我們得到很多;70年代我們沒有搞半導體,我們為此失去很多。”而聯想,當時中科院旗下的高科技企業,理應是芯片突圍的主力軍。在那場關于“技工貿”與“貿工技”的爭論中,倪光南敗了,四年之后,倪光南徹底離開了聯想,隨著他的離開,聯想錯失了芯片發展的黃金時期。試想,如果聯想在上世紀90年代入局芯片,今天會是什么樣子;如果當年聯想,抓住了歷史機遇,在芯片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將一舉確立在全球電腦產業中的地位,早就像英特爾一樣,做出了自己的核心處理器,今天中國的國產芯片之路,或許不會走得這么艱難。可以毫不夸張地這樣說,倪光南輸給柳傳志的20年,也是中國芯片工業輸給國外的二十年,失去的已不可挽回,惟有后來者汲取教訓:眼光,決定命運;選擇,決定著勝輸;切不可把眼前的茍且,當作自己要到達的遠方。回頭看,倪柳之爭似乎沒有人是贏家,倪光南未實現他的科技報國之心,而柳傳志也因此成為國內網友口誅必伐的對象;而聯想,也因此逐漸沒落,曾經的科技標桿企業曾被踢出恒生指數,就在去年,在聯想敗走科創板時,就被外界歸因為“科創屬性不強”,這也許是聯想并不在美國的“實體清單”中的原因吧!聯想淪落到今天的境地,讓人嘆息,二十多年前的柳倪之爭,已成過往,但當年逼迫倪光南退出聯想的,則不是某幾個人,而是當時的一股勢力:中科院旗幟鮮明表態支持柳傳志,輿論也是一邊倒,柳傳志被封為中國企業家教父。

640 (4).jpg

  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封鎖制裁大棒落下之時,人們才知道,倪光南認為科技企業技術需要擺在第一位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企業做得再大,也不可能做強。聯想,曾經風光過:在香港上市,收購IBM的PC業務,收購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但都是用以賺國人的快錢,讓擁有核心技術的外國企業吃肉,其實質也就是人們所說買辦, 有人說,聯想的危機不是過去,而是將來。人們常常會做假設,如果柳倪之爭,倪光南勝了,聯想會怎樣?也許成長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旗幟,與華為成為中國雙雄,甚至比華為更有實力,因為,1992年,華為的收入不足聯想十分之一。往事如煙,然而關于聯想集團、關于國產芯片、關于倪光南,常常被人們提起,很多人評價他是唐·吉訶德 ,其實,他才是中國芯片的前驅,把握未來的英雄,只是惜敗某些人,某些事,才讓美國肆意對我國進行芯片圍堵;很多人嘲笑他屢屢被騙,其實他并非看不清拙劣的騙局,只是他為中國芯片的拳拳之心,使他不肯放過那怕一頂點機會,為了芯片這個夢想他被一個又一個人利用。

640 (6).jpg

  倪光南院士,今年83歲,依然在講技術、科研、產業化,為芯片奔走,他無非是希望,中國芯片再追趕一步,再努力一步,可喜的是,中國眾多高科技企業,或民營、或國企,都在為芯片突圍出力、流汗,成績也斐然,老院士應該滿意了吧。歷史不能改寫,人生不能重來,聯想當年的失誤,對于國家,對于聯想,都是巨大的損失。

       二、華為堅守

       近年,芯片一直是中國進口金額中最大的商品,全球每產出3個芯片,就有1個芯片用于中國產業。2019年,中國芯片進口額3040億美元,超過原油、鐵礦砂、糧食總和3016億美元。

640 (31).jpg

  美國不惜動用各種手段,試圖切斷中國芯片產業的供應鏈,阻礙中國芯片技術的進步,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中國多數企業并沒有屈服于美國的壓力,而是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創新的能力,以實現芯片領域的突圍,華為就是其中的代表。近日上市,搭載著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的手機Mate60,采用了中芯國際最先進的7納米芯片技術,引發海內外強烈關注。美專業機構TechInsights對華為Mate 60 Pro手機進行了拆機檢測,結果顯示,該機所使用的新型麒麟9000s芯片,來自中國芯片制造商。彭博社稱,這表明中國政府在構建本土芯片生態系統上正在取得進展,有美國媒體驚呼:美國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國關鍵技術的進步。自2019年5月以來,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芯片和相關技術,給華為的芯片供應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但華為可以自己設計芯片,只要有代工廠就行。華為的芯片設計之路,肇始于20年前,2002年,海思第1塊COT芯片開發成功,10年后,搭載海思手機處理器芯片的華為手機發布,又過了2年,華為麒麟系列芯片誕生,到2020年時,麒麟9000 5G芯片,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手機芯片。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是全球第四大移動處理器設計公司,其麒麟系列芯片在性能、功耗、安全等方面都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被譽為“中國芯片之光”,然而只有設計不行,還需要制造,美國的進一步打壓,導致境外有能力的代工廠不敢為麒麟代工,使華為自己設計的麒麟芯片無法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對華為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更可惡的是,美國不斷升級對華為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威脅和施壓其他國家不使用華為的5G設備等,幾乎是用整個國家乃至西方的力量對一個中國民營企業進行極限施壓。

640 (16).jpg

  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并沒有放棄,而是加快了自主研發的步伐,力爭在芯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華為與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達成協議,由中芯國際為華為生產14納米和28納米的芯片,這也是中芯國際的成熟制程。更進一步,通過自主研發和合作伙伴的支持,突破了7納米芯片難關,打造出了世界級的麒麟系列芯片,展現了中國在芯片領域的突圍能力和創新精神。華為Mate60的悄然上市,標志著華為5G芯片三大重大突破:一是實現供應鏈國內供給,華為Mate60 Pro是目前國產化率最高的手機,供應鏈企業中至少有46家來自中國,超過了90%;二是實現了5G自給功能,先進制程達到了7nm;三是實現了衛星通話功能,擺脫了以往衛星電話碩大的體積和巨大的天線。反映了中國在5G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以及中國在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上的發展潛力。華為5G-7納米制程芯片成功的意義深遠,它提升了中國在芯片技術上的自主可控能力,實現了從設計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激發了中國其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芯片技術上的創新活力和動力。除了中芯國際,華為還與中國其他的芯片設計制造公司如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成立私募基金哈勃,用于投資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其實,華為不僅是在單一的芯片技術上突圍,而是全面突圍,包括操作系統、芯片設計軟件以及根技術,都在實現獨立自主,華為GaussD數據庫,已打破了美企甲骨文、微軟的技術壟斷。尤其在“根技術”,華為增加了研發投入。根技術,就是能衍生出并支撐著一個或多個技術簇的技術,可持續為整個技術樹提供滋養,華為這一研發是對美國打壓的未雨綢繆。這不,8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 EDA 軟件工具等四項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對中國大陸限制出口3nm及以上的芯片專用設計工具EDA。

640 (8).jpg

  如果把芯片制造的流程比作煉丹,那么光刻機就是煉丹爐,而 EDA 軟件就相當于煉丹的單方,離開了 EDA 軟件,芯片便無法設計,可貴的是華為已經與國內EDA廠商攜手解決了14納米及以上的EDA工具,國內部分EDA企業在特定領域已經能夠實現全流程模擬電路設計,華大九天能做到了 4nm、5nm 左右。美國從芯片設計源頭上封鎖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不是美國的封鎖,我們可能在芯片設計領域還意識不到自己有多薄弱,同時大家也不會注意到國產EDA軟件發展現狀之類的問題。國產EDA廠商正抓住這股東風,通過合作、并購等方式,大力發展、完善EDA軟件的開發應用流程,正建立一個完整的EDA流暢生態鏈。華為之所以能成為民族品牌,國家脊梁,與在美國的打壓下堅守不屈有關,華為新手機的面市,標志著美國禁止中國高科技研發,逼迫中國讓步低頭的方案已經徹底失敗。沒有研發,就沒有未來,2022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是238億美元,華為不僅是一家的偉大的公司,更是中國的脊梁。未來的幾年里,中國芯片的成果將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那些極限的制裁只會加速中國的技術創新。《華盛頓郵報》稱,華為開售Mate60系列手機,此時雷蒙多正在中國訪問。“這一時機似乎是蔑視的表現。應驗了美國芯片制造商的警告,即制裁不會阻止中國,而是會刺激中國加倍努力,打造美國技術的替代品。華為Mate60 Pro發布已不僅僅是一部手機的成功,它的實質意義早已超出了手機的范疇,將會引發一系列世界范圍內的政治、經濟、科技的連鎖反應,宣告美國科技壟斷的終結。華為的抗爭,離不開我國各行各業的支持,普羅大眾的擁護,當然,其中出力最大的當數中芯國際。網傳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將集中采購上百萬臺Mate60,還有一些博主分析認為,華為Mate60今年能賣出2000萬臺,供應商訂單配額已經到了1500萬到1700萬臺。

640 (7).png

  未來,美國圍堵的步伐不會放慢,還可能加快,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近日就聲稱:美國應該繼續實施“小院高墻”的技術限制措施,無論結果如何,限制措施都會繼續推行下去。而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將如暴風雨中的海燕,飛得更高。華為的7制程的5G芯片推出,離不開上游企業的鼎力支持,華為是一家通信廠、一家手機廠、一家芯片設計廠,但不是一家芯片生產廠,芯片制造,還是靠國內龍頭企業是中芯國際。

        三、中芯突圍

        在國產芯片的突圍大潮之中,其實是泥沙俱下的,許多企業因實力不濟,經營不得法而被大潮淘汰,也有個別企業一開始就是騙局,只不過借芯片之名,行圈錢之實,武漢弘芯就是其中的代表,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前10 大爛尾事件之一。武漢弘芯成立伊始,由于包裝得法,宣傳有道,大量芯片行業頂尖人才慕名而來,甚至引入了前臺積電的頂梁柱蔣尚義,然而對于根本就不打算造芯片的弘芯來說,光刻機都可用來換貸款,騙夠錢后一走了之,剩下一地雞毛。然而,真正的芯片企業,在這一浪潮中如大浪淘沙出的金子,閃閃發光,其中位于龍頭地位的是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1.png

  說起中芯國際,就不得不說在中芯國際發展史上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三位代表人物:張汝京、梁孟松、江上舟。從事芯片的核心環節——制造,是一個重資產、長回報周期、需要大量尖端人才的領域,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是美籍華人,在中芯國際創業之初的幾年中,以張汝京為首的許多海歸人士,不計較工資的高低,手中股票能不能升值,懷揣著理想,站在祖國的土地上開拓半導體事業,因為這一群體的奮斗,中芯國際以前十年的巨額虧損,換回了后十年的大幅盈利。由于臺積電和中芯國際有關商業機密的糾紛,張汝京只能黯然離開,而他離開之時,正是中芯國際首次實現了盈利之日。張汝京的核心訴求是將中芯國際打造成在全球半導體代工領域擁有話語權的企業,它的這一理想與國家的訴求不謀而合,——國的資核心訴求是通過中芯國際盡快將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培育起來。于是在2009年,張汝京不得不離開中芯國際之時,突破重重阻力,拒絕了臺積電和美國公司的收購,毅然將國企大唐電信引入,使其占中芯國際16.6%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從此,中芯國際完成了身份轉變,走上新軌道,擔當起中國芯片興衰的重任。而江上舟,是上海的國資委官員,在張汝京創立中芯國際之初,給予了重大支持:2001年中芯首次得到上海政府的支持、完成工廠建設,自開始建廠到竣工僅用了13個月的時間,速度極快。更為重要的是,張汝京離開后,中芯國際經歷了復雜曖昧的內部紛爭,江上舟成為平衡各方勢力的重要人物。

640 (12).jpg

  江上舟力主引入中國國家主權基金性質的中投集團,使其占股11.6%,為第二大股東,讓中芯國際的國企成色更加炫目。曾供職于臺積電和三星、排名前十的行業頂尖人才梁孟松,不惜拋起海外高薪,于2017年加入中芯國際,作為聯合CEO,帶領團隊,用一年多時間,成功攻克14nm制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給中芯國際帶來了久違的高光,并迎來華為海思的麒麟芯片大量代工訂單。梁孟松是一個國際化的職業經理人,在關鍵時刻接手中芯國際,足以說明他具備為國爭光的遠大抱負。華為與中芯,一個設計者,一個制造者,中國芯片突圍的雙雄,在突圍的道路上攜手并進。承擔中國芯片突圍歷史使命的中芯國際,其二十多年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中經歷了幾次命運的關鍵轉折,但中芯國際從誕生之初,就把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完成國產芯片的突圍,當成其重要使命。近些年,盡管外界阻力重重,中芯國際依然沒有放棄對先進制程的努力。在芯片企業中,一種是靠成熟制程而存活,一種是靠先進制程而發展,前者穩妥,后者面臨風險,先進制程的探索需要研發尖端節點技術,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的成本。業內通常以28納米為分水嶺,將芯片制造工藝分為先進制程和成熟制程,先進制程主要用于高性能、低功耗的產品,成熟制程則用于制造中小容量芯片。近年來,之所以有很多半導體企業放棄先進制程,專營成熟制造,就在于研發難,費用高。2018年開始,聯電、格羅方德等芯片企業相繼宣布退出更高制程的探索,國內華虹半導體,則是成熟制程里重要角色,只有中芯國際是全球第二梯隊中唯一一家在追趕先進制程的公司,代表著中國大陸對芯片制造先進制程的追逐。

中芯2.png

  其實,我國每年超過3000億美元的進口半導體產品中,大部分都是14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芯片,這些芯片廣泛利用于家電、物聯、汽車、基站上,海思是利用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的客戶之一。也就是說,中芯國際完全可以靠它的成熟制程以完成國產替代之路而生存和發展,不必要花大力氣攻克先進制程。但中芯國際有為國爭光的雄心,就目前來說,中芯國際來很大一部分的銷售額來自于成熟技術工藝的貢獻,在全球缺芯的浪潮下,中芯國際通過主攻成熟制程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2021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破百億,這為中芯國際用來研發先進制程準備了充分的財力基礎。如上所述,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芯片先進制程的唯一開拓者,已量產14nm麒麟710A處理器;華為Mate60上市,標志7nm制造實現了突破。中芯國際是研發密集型的市場化企業主體,7nm先進工藝的量產,表示著公司技術能力達到全球第二,足以支撐國產手機。在芯片行業,14nm和7nm,是公認的兩道坎。前者可應用于工業端,也就是B端,但也可應用于手機等C端產品;后者對應的則是對芯片要求更高的C端,對于芯片廠商和下游廠商而言,C端都是必爭之地。每一代芯片的進度,不只是支撐更多應用和軟件性能,甚至決定下游企業手機產品更新換代的進度。

華虹.jpg

  經過二十年的坎坷風雨歷程,中芯國際迎來新的階段,隨著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國家隊的加入,政策的支持,中芯國際步入快車道。在特殊的時點、特殊的國際環境、卡脖子帶來的特殊挑戰,也都讓更多的產業使命壓在中芯國際的身上。國產芯片突圍,中芯國際無疑是那匹黑馬,是中國芯片的標桿企業,是唯一能夠承接先進制程工藝需求的國內工廠,對于國內亟待突破的芯片行業,它被寄予厚望。芯片產業壁壘高,是典型的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中芯國際財報顯示,每年用幾乎兩倍的凈利潤投入研發,過去3年的研發費用率是:17%、19%、22%,已高于對手臺積電的8%、8%、9%。與此同時,近三年來,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背景的基金的支持也不斷增加。2020年6月,從美國退市的中芯國際迅速“過會”,登陸被定位為服務創新企業的科創板。同樣,今年8月,緊隨其后,中國大陸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登陸科創板,當天收盤市值達到910億元。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之時,不少人就開始擔心中芯國際或將面臨到客戶訂單轉移、先進制程只能研發無法量產等問題,的確,美國的出口禁令迫使中芯國際部分海外大廠轉移訂單,但中國企業出于產業鏈安全的目標更加倚重中芯國際。另一方面,列入“實體清單”,意味著中芯國際生產10nm以下芯片所需要的原料和設備無法獲得美國批準出口,面臨供應鏈危機,面對挑戰,中芯國際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借助國內半導體上游企業的助力,有力化解了美國“實體清單”所制造的發展障礙。

荷蘭設備.jpg

  我國上游設備與原料各高新企業早就接起了保障中國芯片供應鏈的重任,研發設備,試制耗材,雖然與國外還有差距,但已給于了中芯國際等芯片企業以大力支持,這是中芯國際通過建立去國產化產線來避開“實體清單”的制約的底氣。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半導體國產化。從2000年代的科研立項,到2014年國家開始以產業基金的形式,撬動設備材料、制造到封測的各個環節,美國的“芯片禁令”,客觀上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國內市場資源。光刻機是制造芯片的關鍵設備之一,它可以將電路圖案刻印到硅晶圓上,形成微觀結構,由于光刻機對于芯片制造至關重要,美國政府將其作為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的重要手段之一。2023年1月底,美國更是聯合日本和荷蘭達成協議,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光刻機等產品,以為控制了設備就控制了整個產業鏈的咽喉。據媒體報道,中國已經向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EUV光刻機,但由于美國的干預,這臺價值1.2億美元的設備一直被擱置在荷蘭的工廠里,無法運往中國。光刻機的核心技術是光源,DUV光刻機的光源是深紫外光源,而EUV光刻機的光源是極紫外光源。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半導體設備,我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突破該技術,2023年初中國就已經成功商業化生產出了DUV光刻機,根據目前的種種消息,明年就能生產出EUV光刻機,上海微電子是其中的佼佼者。7納米是5G芯片的工藝門檻,卻已經是DUV光刻機的工藝極限。如果要進一步量產5納米芯片,就必須上EUV光刻機。而光刻機,就要靠上海微電子等企業的努力,爭取明年實現EUV光刻機量產。一臺先進的光刻機,背后的零部件往往是由好幾個國家共同發力才得以誕生,然而,我國作為制造大國,有提供完整備件的現實基礎。2019年,ASML總裁說:“就算給你們全套圖紙,中國也造不出一臺光刻機。隨著我國光刻機制造的飛速進步,2023年中,ASML總裁說:“中國自己研發光刻機,是在破壞全球產業鏈。DUV光刻機——集合了全西方發達國家之力打造的工業皇冠上的終極大明珠,僅僅只能阻擋中國4年時間。當然,西方的打壓不僅是光刻機,其它設備也受到打壓,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在去年11月進口芯片制造設備23億美元,同比下降40%,成為2020年5月以來的新低,而且美國還在不斷地出臺新的限制措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古語形容了一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而在科技領域,每一個企業也有著同樣的責任感,于是中芯國際等芯片制造國產化生產線的后面,是中國群體高科企業在為其提供支持。當下,從國內半導體產業結構來看,各領域分布廣泛且逐漸完整,已經具有上中下游合作的基礎條件,不僅是技術本身難題的解決上,還有產業鏈的配套方面的基礎。今年上半年國產晶圓切割機、離子注入機等芯片制造設備相繼實現國產化的突破。以化學機械拋光設備為例,2017年美國應用材料、日本荏原占據了98.1%的國內市場,而今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制造的8英寸拋光設備已經奪回了70%的國內市場。更為重要的中國芯片還在走別一條道路,長期來看,芯片研發變軌是必然的選擇。硅基芯片離“天花板”越來越近,選擇新材料研發未來芯片將率先開展“終局競爭”,尋求硅以外的替換材料成為行業的一大方向,而碳納米管則被看作一個有希望的替代品,90nm的碳基芯片能達到28nm的硅基芯片水平,能夠繞開精密儀器的限制。

640 (10).jpg

  2020年10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推出了國產9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元。幾乎同時,北大研發團隊計劃在2-3年內完成90nm碳基CMOS工藝研發,真正跨越從理論到量產的鴻溝,這可能是中國芯片產業彎道超車的希望所在。芯片是一個產業鏈,從上到下依次是芯片設計,芯片光刻生產,芯片封裝測試,芯片集成產品,在全鏈路,都有中國企業在努力。中國芯片的突圍之路不再孤單,在各方合力之下,中國芯片崛起未來可期。這將是21世紀的科技大戰中,一個關于堅韌、創新和逆襲的故事。結語:高端科技的全球化趨勢,可能是個偽命題,事實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始終伴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技術封鎖。對芯片的打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如日前落地的“芯片法案”,更是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向上升級的“護欄之舉”。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則導致了芯片需求的持續增長,到2030年全球芯片市場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芯片半導體在國際競爭的背景下越來越具有戰略性質。我國的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實現芯片國產化替代70%,這樣就可以確保我國的經濟安全。得芯片者得天下,全球芯片半導體產業必然會迎來一個結構性的調整,在我國各高科新企業的努力下,中國芯片取得了實質性的飛躍。不僅是中芯國際,還有龍芯中科等一批企業,也展現了令人敬佩的勇氣和智慧。

640_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但可以肯定,中國芯片的突圍之路遠沒有結束,盡管美國仍在高科技領域占有優勢,但中國人在打壓之下奮起直追的勁頭,以及支撐這股信念的強大道義感,卻是美國比不過的。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10秒快速發布需求

讓物流專家來找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在线 | 我的妺妺h伦浴室无码视频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 日本添下边无码视频全过程 |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 在厨房被c到高潮 | 人人人人看 | 蜜臀av无码一二三 | 亚洲综合人成网免费视频 | 粗暴进入娇小呻吟痛呼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18观看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狠狠狠狠狠狠狠干 | 中文字幕 制服 亚洲 另类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 | AV在线观看网站无码不卡的 |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黑人 |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 | 韩国av片永久免费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偷导航 | 18女人性高朝床叫视频 | 天堂av亚洲av一二三区 | gogogo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免费 | 成人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中文字幕 麻豆 |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一区在线 |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最新法国啄木乌AV片在线播放 | 久久99亚洲AV无码四区 | 最新免费av在线观看 |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 67149中文无码久久 |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 小强精品辣文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