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納赫傳動:中國機器設備制造商理想的合作伙伴
來源: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 2006-02-16 09:09
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上海舉辦的漢諾威博覽會成了丹納赫傳動(Danaher Motion)展示自身實力的最佳舞臺。27日,其贊助并出席了由中國日報主辦的首屆漢諾威-中國日報“中國制造” CEO 圓桌論壇,此論壇旨在討論如何幫助中國制造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29日,參加了由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姊妹刊物DESIGN NEWS China所舉辦的運動控制技術論壇;而在漢諾威博覽會上(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更向其客戶與潛在客戶展示了電動車輛系統業務部門(Electronic Vehicle System,EVS)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丹納赫傳動已開始將中國視為其全球戰略市場之一。
丹納赫傳動隸屬于美國丹納赫集團,年業務規模在10億美金左右,其旗下的Dover、 Kollmorgen、 Pacific Scientific、Portescap 及 Thomson 等品牌在全球運動控制領域有很高的知名度。“早在5年前,我們就在天津設立了工廠,專門為全球OTIS提供電梯用伺服電機。”丹納赫傳動亞洲銷售與業務發展副總裁Paul Hussey說。“但近些年,中國制造業持續高速成長,一大批本土機器設備供應商正銳意開拓國際市場,丹納赫傳動能夠有效整合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源與他們的現實需求,幫助設計完整的產品,是他們理想的合作伙伴。雖然目前日本仍是我們亞洲最大市場,但其速度與潛力遠遠比不上中國。基于上述判斷,從去年起,我們開始在中國市場建立市場與銷售團隊,并引入全線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
在Paul看來,雖然目前中國運動控制市場供應商云集,不少日、歐公司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業績,但丹納赫傳動有自己的優勢。“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為客戶提供全線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從控制器、驅動器、電機到最后的機械傳動部件,還有通訊網絡,這是我們多年來積累與收購的結果。舉個例子,對一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而言,我們能提供其所需70%的元件,從供應鏈角度可以大大節省成本。” Paul說。
Paul并不諱言現階段中國業務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仍來自于其全球范圍內的合作伙伴,但他強調真正的市場機會更多來自于中國本土的設備供應商,他們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對本土市場非常了解,迫切需要提升產品性能來提高在中國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他舉了幾個在中國市場很成功的應用。如為某紡織機械供應商提供噴氣織機運動控制方案,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工作速度與精確性,還有可靠性,“這是他們原先花了10多年時間也沒能解決的問題”。其他應用分布在醫學成像、PCB板鉆孔、電動叉車等領域,設備的目標市場都包括了國內與國際市場兩部分。
關于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Paul認為由于他們是提供集成方案而不是單一元件,所以在與本土機器設備供應商的合作過程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與客戶工程師合作,從前期準備與計劃工作、后期設計、產品工程設計,最后到一、二次樣機測試,整個周期可能長達6個月,“這對我們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進入市場的前期。”
原廠商與分銷商、集成商的關系在Paul看來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所以“必須很聰明的來處理”,“大的設備供應商,由于前期需要大量技術力量支持,我們一般會直接與他們溝通聯系。對于很多長期合作的中小客戶,我們一般通過分銷商來與之合作,但每季度我們會與分銷商面對面溝通,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并決定我們需要提供怎樣的支持。” Paul說。
按照Paul的體會,中國本土機器控制商的工程師隊伍擁有非常出色的技術基礎,他們掌握最新技術的能力也很強,欠缺的是項目管理、產品設計能力,“但這恰恰可以通過與我們合作來完善并共同發展。”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