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后危機時代,物流業的價值發現日益充分。將物流提升到“區域競爭力”高度,則是9月16日舉行的2011南京市市長圓桌咨詢會議上的新鮮認知。
如果將南京的物流業和發達國家相關城市比,差距顯而易見。圣安東尼奧物流業基礎條件并不突出,卻是美國和亞洲間國際貿易物流集散中心。亞特蘭大市機場客運吞吐量甚至超過紐約機場,還孕育出UPS這樣的全球物流知名企業。而反觀南京,物流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企業競爭力不強,市場份額不高,新型物流形態發展不充分。
美國UPS資本國際業務副總裁弗蘭克 樂莫納卡給南京出點子:建立成本和效率的“有效平衡”。“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背景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有效平衡已成為全球物流業的關鍵。而這個平衡點在于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
“全球物流已進入供應鏈時代。”中國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說,作為跨企業物流活動和商業活動的集成,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他認為,南京應該通過創新使貨物、信息和資金的協調同步,實現更快,更有靈活性的流通,最終形成“1小時高效配送物流圈”、“24小時內分撥及中轉配送物流圈”和“48小時內與國外物流網絡接軌的國際物流圈”。
美國的圣地亞哥港和南京港很相似:都是內陸港,都靠近人口稠密的城市,周邊重金屬加工業都很發達。現在的圣地亞哥港除了是鋼材、天然氣、風能配件特殊貨品吞吐大港外,還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被稱為“南加州最美的港口”,碼頭與酒店、餐飲等互為補充,增加了港口對物流、人流的吸引力。圣地亞哥港港務局總裁戴博文建議,南京做港口建設規劃時,也應多多考慮讓市民享受港口資源。
中外運長航集團副總裁朱寧表示,臨港城市進行物流規劃,不僅要注重港口本身的建設,還要留足發展腹地。“有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才能實現城市物流體系的良好運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賀登才更是提出“跳出物流看物流”的觀點。他說,物流是服務業,應該注重跨界經營融合發展,進入商貿、農業、金融等產業,建立綜合物流業務概念。
而中國開發研究院、德國郵政與西門子三家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物流業發展正在面臨城市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城市越來越大,交通擁堵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而貨運車輛成為主要的尾氣污染源。尾氣排放占比甚至能高達56%。再者,由于設計的欠缺和疏導不及時,城市物流發展也加劇了城市交通的擁堵。
城市物流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突破?王國文建議,多在“綠色”上做文章。通過合理規劃、發展綠色城市物流,使得交通效率的提升與排放降低、城市效率提升相輔相成。
他舉例說,可以通過規劃將大型貨車擋在城外,通過加強管理減少非滿載營運增加的污染,通過城市智能化,使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能針對實時交通狀況進行線路設計,有效減少擁堵。他認為,城市物流平臺應該是最先進的集成化城市物流IT系統。深圳便是以高端物流為目標,以城市為單位,形成了低碳交通、綠色港口、智能城管規劃。 (本文來源:新華日報)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