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CM和ERP在企業的應用現狀
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動態的外部環境給企業運營帶來很大的壓力,怎樣針對外部環境變化做出決速反應、并在全球環境中有效的進行競爭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國企業要適應全球化市場競爭,不僅要對內部進行管理,還要建立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縮短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周期,使產品供應環節進一步向流通環節靠攏,縮短供給市場與需求市場的距離,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ERP和SCM是屬于同一個體系的企業管理思想,都著重在于整合資源、集成實力、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ERP側重于對企業內部資源合理協調利用提高運作效率,SCM通過對外部資源管理控制獲得效益,兩者只是側重點、功能和目標及范圍不同。
隨著經濟的發展,ERP和SCM在不同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面臨著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單獨實施ERP或SCM,已經不足以使企業利潤最大化。
國外的應用結果表明:企業采用供應鏈管理后,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從而使企業的整體效益得到了提高。例如,美國的惠普公司在多個相關項目中應用了供應鏈管理,每個項目每年為公司節約1~4萬美元。我國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2000年,公司銷售額8500萬美元;同年6月,引進德國SAP的R/3軟件3.1I及AFS1.0D建立企業ERP系統;2002年,公司銷售額預計達到1.21億美元,連續3年20%的業務增長。在2003年時,李寧公司的平均庫存天數為160余天,而當時的耐克的平均庫存天為80天左右;改造李寧的供應鏈后,平均庫存天數約為70天左右,這也成為李寧公司的利潤的一個有力的因素。
可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過去的生產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已經在供應鏈的跨企業管理方面顯得力不從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轉變管理思想,以市場為導向。
二、供應鏈在ERP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供應鏈在ERP中缺乏有效的管理
據權威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德國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為8次/年,日本為7次/年以上,而我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僅為1.62次/年。2000年,我國這些企業的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為51910.37億元,同期這些企業的銷售收入僅為84151.75億元。2000年,我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為30700.03億元,僅為1998年美國的26.13%,日本的41.81%。1999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46%,遠低于美國(1997年為35.24%),日本(1997年為37.31%)和德國(1997年為37.28%)。上述統計資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外企業的管理水平及其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沒實現供應鏈整體的動態管理,缺少對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
(二)沒有完善的信譽保障,企業信譽度低,資金安全性低
信譽已經成為了一種資源,信譽度高會得到商家和顧客的青睞。現在出現中國貨在國外比國內便宜的現象,其原因之一是在國內銷售市場上,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信用渠道不通暢,應收賬款不但難以及時到位,而且容易出現惡意欠款和違約。由于考慮到付款方式帶來的額外財務成本,及其中存在的違約風險,因此企業對內銷售的報價就會偏高。
三、解決策略
針對供應鏈在ERP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解決策略:
(一)實現供應鏈的動態管理
所謂供應鏈的動態管理,就是做到信息的無縫連接,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快速傳遞,對于供給方,表現為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等各個成員以合作關系為基礎的前提下,通過集成優化來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價值和效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加劇,要求企業加強信息化,提供到比較準確及時的信息給上下游的客戶和供應商,實現企業與供應商、客戶三方的信息連通起來,實現供應鏈實現整體的動態管理。
(二)加強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
企業內部的物料管理主要是解決跨部門協作問題,加強企業內部的物料管理,可以從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和銷售管理三個方面入手。編制準確的采購計劃;從庫存報表中獲取信息,來減少庫存物料的浪費;加強庫存管理部門與銷售管理部門的信息流通,做到在安全庫存下的庫存量最小、銷售最大,來為企業獲取最大利潤。
對于規模較大的生產制造商和大型批發商,加強企業內部與企業之問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尤為重要的。—個優良的需求管理系統,使用點對點的銷售并了解關鍵客戶的數據以減少不確定性,并對整個供應鏈提供有效支持,也有效地協調市場需求和生產計劃。
(三)保證資金的安全、有完善的信譽保障制度
英特網覆蓋面積廣、信息內容無所不包、用戶群結構復雜,幾乎不可能對其進行集中統一管理,雖然有各種加密和安全認證技術,但是建立交易雙方的安全和信任關系相當困難。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步伐促進財政改革與發展》中提出了“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簡稱“金財工程”,如能很好的建立與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各地方、各部門之間的電子信息化系統,實現電子信息的傳輸和所有信息的共享,企業之間通過電子支付,不但保證資金的安全、提高了信譽,同時能解決稅收漏洞問題。
四、供應鏈在ERP實施的展望
供應鏈在ERP的有效實施由于能夠加強企業與企業的聯系,所以更加適合于這種B2B的商業運作。當企業通過有效的信息共享來創建新的商業模式時,SCM就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將SCM的一些功能模塊增加到ERP系統中去,就形成了—個新的市場。SCM軟件系統的一些好處就增加了目前ERP系統的價值,這將有助于許多的ERP供應商們恢復市場份額,增加銷售額。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企業ERP和SCM的整合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如果企業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就能成為業界的執牛耳者。
五、結束語
我國雖有一部分企業的在ERP的內部供應鏈管理中,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尚未在任何行業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供應鏈中實現ERP管理,在管理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無法快速的獲取市場信息。現在國家政策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支持,我國企業將進一步加快信息化管理,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技術,集成資源,共享信息,將企業自身的資源數據庫向客戶或供應商延伸,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通過有效整合ERP與SCM,擴大和提高供應鏈上ERP管理的范圍和水平,實現企業橫向一體化,實現全行業跨地區的供應鏈管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