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特叉車始創于1929年,隸屬于美國納科物料搬運集團,被認為是全球最經典的叉車品牌之一。2012年6月,海斯特-耶魯物料搬運公司正式從納科工業集團拆分獨立上市,給公司創造了更大的靈活運營空間去尋求戰略發展的機遇。
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重視,1999年4月,上海海斯特叉車制造基地在浦東新區金橋出口加工區落戶,投資額超過3000萬美元,公司占地面積26400平方米,廠房面積6400平方米。在強大的集團優勢支持下,海斯特在中國進口叉車的銷量年年增長。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叉車市場,近年來,海斯特在中國市場不斷發力。2012年,對Class1和Class5系列的兩款J-EX和H-DX車型進行了深入的本土化改革;并完全按照國外標準對上海工廠的生產線進行改造,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實現了精益生產,擴大了產能。
面對叉車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上海海斯特叉車制造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趙松表示,未來海斯特將憑借技術、生產制造、解決方案等眾多方面的優勢穩步前進。
記者:作為外資叉車品牌,海斯特在中國叉車市場有哪些競爭優勢?近年來,貴公司在提升競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趙松:海斯特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產品種類、技術性能、銷售網絡三個方面。首先,擁有業內最全的產品線,海斯特的母公司——納科物料搬運集團可提供行業內系列最齊全的電瓶叉車,噸位從1噸到52噸,共140多種型號的叉車,來滿足各種客戶的多樣化需要。其次,海斯特的叉車產品具有耐用、性能卓越和適應最嚴苛工況使用的特點,這也是我們在過去80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第三,健全的銷售網絡,目前海斯特在中國擁有超過44個銷售和服務網點,直銷或經銷網絡基本覆蓋了國內絕大部分省市地區。
海斯特上海工廠進行2.5~3噸平衡重內燃車及1.5~2.5噸電動平衡重叉車系列的組裝生產,上海工廠組裝叉車占海斯特中國銷售總量的40%。而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其余60%的叉車來自于集團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其他工廠。為了提升海斯特產品的競爭力并擴大市場份額,我們在過去幾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戰略性措施,一方面,對現有的國產化車型進行升級,使其性能更加優越;另一方面,通過設計、生產流程的更新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工廠采用DFT(Demand Flow Technology,拉動式生產方式) 實現了生產流程優化。這一科學方法建立在需求拉動生產的原則之上,將各個獨立分離的生產工序整合為一個流動生產過程,主要通過銷售計劃和銷售預測來確定生產計劃,生產的產品種類、交貨日期都基于客戶要求來確定。在應用這種生產方式后,上海工廠的產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3倍。
此外,我們還計劃未來兩年將海斯特在美國最先進的車型引入上海工廠進行生產,相信這些產品會受到中國企業的歡迎,并為海斯特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
記者:您如何看待近年來國內叉車市場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叉車企業的競爭力塑造帶來了哪些影響?
趙松:與以往相比,現階段中國叉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很多企業都在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真正到了競爭的時候,大多還是拼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就看哪家企業能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降低自己的成本。我認為這也是目前我們外資叉車企業的管理層都在考慮的問題。
圍繞降低成本,海斯特采取了對現有車型進行升級的做法為中國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并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物料搬運環節的問題。
同時,就我們自身的發展而言,也存在一些變化。比如,近年來總部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我們的CEO每年都會來中國。公司在最近的五年規劃中,主要關注點是海斯特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目標是從現在2000多臺提高到5000臺等,我們希望在中國叉車市場占有率方面有更好的表現。為此,海斯特在未來幾年會持續拓展中國的經銷商網絡,預計在2017年覆蓋全國所有區域。
所以我認為,面對當前叉車行業的競爭,企業在競爭力的塑造和培養方面必須兼顧產品和網絡,兩者缺一不可。
記者:據了解,海斯特近期推出了無線車隊管理系統,請介紹一下該系統的特點和開展該業務的市場考慮?
趙松:隨著全球叉車保有量的增加,國內外企業的管理者越來越重視對叉車運用時的安全性、運行成本和故障率等的管理。為此,海斯特推出了Hyster Hytel車隊管理系統,用于滿足客戶的需要。Hytel的工作原理是:當叉車運行時,詳細數據通過Hytel車載信息平臺進行不斷地記錄和存儲。數據記錄包括:駕駛員信息、運行時間、平均速度、重要事件(如碰撞、超速、超載等)。數據通過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發送到網絡服務器,系統會對這些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并提供各種報告,這些報告可在安全登錄后查看。有效地幫助車隊管理者做出正確決定。
同時,無線車隊管理系統還能夠為用戶提供EHS(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環境健康安全)方面的安全功能。EHS是一種通過系統化的預防管理機制,徹底消除各種事故、環境和職業病隱患,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環境污染和職業病的發生,從而達到改善企業安全、環境與健康業績的管理方法,尤其在環境、化工、制造、食品等行業的跨國大型企業中備受關注。
目前,海斯特無線車隊管理系統在美國、澳洲等地區已經應用的非常成熟,我們也希望能夠借此成為新型叉車管理需求方面的領導者,為中國的叉車管理者帶來先進的理念和技術。
記者:您如何看待多品牌戰略對于提升叉車企業競爭力方面的作用?海斯特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考慮?
趙松:海斯特所隸屬的美國納科物料搬運集團(NMHG)是全球最大的叉車制造商之一,目前集團旗下同時運營了海斯特(HYSTER®)、耶魯(YALE®)、UTILEV®三個知名的叉車品牌,分別專注于各自的細分市場,基本覆蓋了全系列的物料搬運產品,為不同規模、行業的客戶群提供服務。其中,海斯特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中等和繁重工況,UTILEV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中等和較輕工況,耶魯的定位是倉儲類產品。
目前多品牌發展戰略在很多行業都已經司空見慣,我們在中國市場也會堅持這樣的做法。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叉車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拓展更多的細分市場,用不同的品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高市場覆蓋能力。
記者:針對目前中國叉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海斯特有何戰略規劃?
趙松:從外資叉車企業的角度,我認為中國叉車市場近年來有兩點變化:第一,國內叉車企業和外資品牌的市場分化已經十分明顯;第二,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叉車市場的規模增長迅速,但高端叉車的銷售數量變化不大。對于市場分化,海斯特集團新推出的UTILEV品牌將會是一個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經濟型叉車品牌,希望借此進入更大的市場。對于擴大高端叉車的市場規模,我想隨著越來越多外資叉車品牌國產化步伐的加快,這個情況很快就能得到改觀。目前海斯特柴油叉車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比較高的程度,除了電控和發動機外,其余部分都已實現國產化。
未來五年,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是實現銷售量翻番,這無疑對產品、技術、營銷網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一方面,集團總部在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改進生產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們把經銷商視為最強大的伙伴,這種雙贏的戰略關系將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提供全系列叉車產品,海斯特還不斷適應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借助遍布全國的經銷商網絡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面物料搬運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在售后服務、配件供應、叉車租賃、二手車、融資租賃、專業車隊管理、培訓等方面,也致力于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增值服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