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電信(T-Systems)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趙楚泓接受新浪專訪,就車聯網與未來汽車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在他看來,車聯網將給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變化,整車制造企業需要對自身進行重新定位。
“車廠真正要去思考,它是不是變成一個服務商,不是一個制造商了。這實際上是由移動互聯所帶來的變化,移動互聯體現在車這個行業里面,恰恰就是車聯網。”趙楚泓說。
汽車制造商的服務轉型
隨著3G網絡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的到來,車聯網概念快速被業內熟知。在信息化與工業化對接的過程中,汽車行業的廠家面臨定位轉折,即是否要從傳統而純粹的產品制造企業向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
“(汽車)作為一個傳統制造業,從研發到生產到工藝,它的專注點可能和互聯時代的服務不一樣。一個全新車型從開始研發到真正產出,至少是4—5年的時間。作為純粹的產品制造可以。但在服務公司里,當你推出一項新的業務、新的服務,你跟客戶接觸時,要考慮多長時間能快速把這項業務投放給用戶,根據客戶需求,甚至領先于它,去實現。” 趙楚泓說。
在他看來,汽車企業有兩個選擇,一是在本行業做得更精,二是考慮到行業顛覆性,轉型為客戶提供服務。
“在德國,購車量,特別是年輕人的購車量已經在下降了。原來賣車是最重要的,賣不了車,那車廠怎么辦?做得越精越好,是一個思路。但對不起,我不能把所有的東西放在這兒,我要開始看,生產整車可能只占我50%或者60%的利潤。”趙楚泓說。
即使在中國,年輕人群的汽車消費觀念也與以往大為不同。“尤其是一二線城市,買車的可能都是90后,完全是Mobile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在這個城市成本越來越高,怎么養這個車,中國將來一定會面臨這個。”趙楚泓指出。在他看來,傳統汽車企業必須盡快思考如何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整車廠與IT企業的話語權博弈
俗語說,隔行如隔山。在汽車與IT的融合過程中,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目前,車載互聯技術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廠家以汽車工程師為主導開發的車載操作系統因不貼近用戶需求而備受詬病。從開發周期來看,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更新頻率遠快于汽車的更新換代速度,這也造成了汽車廠家在運用新互聯技術時,步伐會慢許多。
“等著你把所有的事都想明白了,成千上萬的人都有更好的東西做了。這是為什么車廠現在都動起來了,都在談,但是沒見到誰真的砸進去幾千萬、上億在做。他們都找360、騰訊,都在談。在模式上還要去想。”趙楚泓說。
在打造新型車載互聯模式的過程中,借力新興互聯網企業,甚至是借力安卓、isos等手機操作系統,不失為一種便捷的方法。然而,由于車載系統涉及車輛通信模塊和諸多核心數據,整車廠家普遍不放心對外開放平臺。
“數據本身是核心,涉及到數據的獲取和使用。涉及到IT技術很重要的一個平臺,涉及到通信模塊,涉及不同制式的網絡集成。”在談到汽車與IT廠家之間的合作時,趙楚泓說。他認為,整車企業如果不開放這些數據,IT企業所打造的車載平臺和手機的功能區別不大。
“跟手機最大的區別在于,它能夠跟汽車電子的機械數據和電子數據的集成。車廠在這里的話語權很大。”趙楚泓說。“最致命的,是能不能讀到核心的機械數據和系統電腦數據。”蘋果最新公布的Carplay操作系統采取映射方式,恐怕也很難獲得核心電腦數據。
在趙楚泓看來,車聯網時代越來越近,但整車廠家還未理順它的商業模式。他個人判斷,未來在車聯網中占據制勝地位的將是整車廠或電信運營商,前者占據平臺優勢,后臺則有望打造車聯網生態圈。但在中國,由于電信業務分地割據的局面,電信運營商在車聯網推廣中還將面臨更多的困難。
“這個生態圈是不是由某個運營商能夠全部打通。聯通一直想做,而且嘗試了一段時間,它甚至有自己的呼叫中心,希望做平臺,但是從目前來看可能還沒有。”趙楚泓說。他指出,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有很現實的問題。因為中國所有的電信公司,不管聯通還是移動,都是以省級公司為獨立核算,如何調和各地質監的利益關系,將變得十分關鍵。
中國有望引領車聯網新浪潮
“車聯網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是全球第一個市場,在廣泛上的市場。”趙楚泓預測。
在此之前,車聯網的技術和概念已經存在了一段時期。伴隨移動互聯的到來,網絡傳輸能力提升,傳輸費用降低,3G技術令車聯網發展前景更為明朗。
“中國3G現在比較普遍。在新型的車聯網里面,我個人覺得中國會比北美和歐洲更快、更早的進入車聯網,實現更加深度的普及和用戶的覆蓋。它會更加有深度的業務,比如說實時交通內容等。”趙楚泓說。
在車聯網普及的情況下,智能導航可為車主提供更立體、全面的交通信息。它將不是單一的道路導航服務,還將包括擁堵信息、突發信息,包括一些增值服務,不管是娛樂餐飲還是保險。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全面鋪開會比歐美還要快。”趙楚泓說。作出這一判斷,一是因為中國車主對于車聯網的需求旺盛,二是由于中國汽車消費群體比歐美普遍年輕10歲,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
“尤其是年輕群體對于這個東西的接受度非常快,包括智能手機也一樣。中國的智能手機、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在總規模上一點都不比國外的差,很多創新都是在中國做的。中國市場的迎合速度很快。類似于像把車廠轉變成逐步向服務轉變,這種事都是最早在中國市場上會去實驗。”趙楚泓總結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