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仁義社區工作人員為獨居老人、困難群眾等送菜上門。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近日來,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心的武漢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武漢的一線人員都在怎樣工作?武漢的市民有哪些心聲?下一步武漢的抗疫工作又該如何破局?
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與研究團隊加班加點,通過微信、電話、媒體收集了很多信息,也提煉了一些思考,希望在這個危難時刻與大家分享,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一、封城下的眾生相
一線醫護人員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他們現在最需要休息,卻難下火線;身體超負荷運轉的同時,還面臨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的風險。
一名護士,已懷孕四個月,因為奮戰在一線,被感染了病毒;兩位醫生,因為患者家屬的不理解,在重癥病房遭到毆打,被打掉了護目鏡、口罩,導致嚴重職業暴露;還有一位醫生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主動要求回家隔離,情況好轉后,又開始為發熱患者提供在線看診服務。他們無愧白衣天使的稱號,是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
社區干部這些天來同樣加班加點,奮戰在前線。筆者同學的愛人從武漢封城至今一天都沒有休息;還有一位同學,過年回家沒兩天,又被叫去街道上班;身邊還有國企黨員接到通知要下沉到社區,包戶關愛,服務隔離人員,并為他們的家人進行心理安撫。
不可否認,這些天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社區干部的不作為,說他們沒有統計好轄區的發熱發燒人員,沒有及時披露樓棟中各戶的健康情況,沒有為急需救治的患者聯系就醫。但就像一些受訪市民所說:“他們拿著賣白菜的錢,怎么去操賣白粉的心?”“一些工作人員就是臨時工,連醫保都沒有。”“我們要上可以,但不能讓我們裸奔啊!”
社區工作的混亂低效還有一些結構性的困境。比如,社區干部平時都是身兼多職,這本是解決機構臃腫的好辦法,但一到戰時,面對險境,因為職責劃分不清,難免出現推諉;有患者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遭披露,但這當然不在他們的權限之內;有居民并不愿意將真實信息提供給他們,因為擔憂分類隔離措施出臺后,隔離點環境還不如家里。至于無法為重癥患者安排床位,在醫療資源極度短缺的困境下,他們一樣無助和難過。
物資接收和調配人員也是心力交瘁的。這些天,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因種種問題而引發眾怒,相關人士的工作也確實存在失誤,所以筆者無意為他們洗地。
但一些結構性的困境也同樣制約著它們的運轉。比如面對重大突發疫情,政府治理思路一直在調整,這增加了紅會配合的難度;紅會人手非常短缺,一直在征集志愿者;再加上,無論是捐贈流程還是統計程序都很繁瑣;更不要說,這次輿情折射出來的紅會一些工作人員令人無力吐槽的職業素養。
應該是有鑒于湖北省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在抗擊疫情中的糟糕表現,中國紅十字會和民政部已先后向武漢派出工作組,對相關工作做出具體指導。湖北省紅十字會三名主要領導已受到處分。在一家名為“九州通”的醫藥物流企業協助下,武漢市紅十字會的物資調配工作已有較大改善。
至于武漢的確診患者、疑似患者、輕癥患者、密切接觸者和普通市民,更是深陷無助和焦慮之中。這些天太多的悲情故事在這個城市上演:有住進病房的患者在爭分奪秒,和病魔抗爭;有一床難求又擔心傳染親人的患者,或在醫院大廳等待,或在街頭流浪,有家難回;那些輕癥患者和與密切接觸者只能默默在家隔離,面對藥品短缺的窘境,身心備受煎熬;普通市民一樣免不了為這個城市的命運和他們的親友揪心。幾乎所有人都快到了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
二、破局的四個關鍵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咬牙堅持,“畢竟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畢竟我們都在期待到武大看櫻花的人比櫻花還多”。但僅有口號還不夠,所以接下來就談談可以從哪些方面破局。筆者認為,當前破局的關鍵詞有四個:人員、場地、物資、信息。解題則要從理順它們的關系開始。
第一,就人員和場地來講,現有的醫療設施、床位、醫護人員仍然不足,即便雷神山、火神山兩個醫院投入使用,也不一定能從根本上緩解醫療資源的結構性短缺。好消息是,數日內,武漢市將改造完成至少13家“方艙醫院”,全力收治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癥患者。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快速穩定開始慌亂的人心。一位社區干部說,他們小區疑似病例有三十多人,但能收治的不到20%,這讓之前樂觀的他開始恐慌。一些朋友,則因為社區開始披露病患信息,得知危險就在身邊,而愈加焦慮。這些信息可能是為了服務于接下來對“四類人員”(確診、疑似、發熱及密切接觸者)的集中收治和隔離,而他們被隔離后,他們的家人還需要看護和安撫,這些工作也需要更多的人員、場地和醫護設施。所以才會有社區干部和國企黨員接到下沉社區的通知。后續或許也會讓社會力量參與進來。
這些人員怎么調配,才能擰成一股繩呢?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讓黨員和領導率先站出來,就像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對媒體所講:“入黨時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都得上去。心理上是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為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同時,也應該學習浙江經驗,由財政出力,落實這些人員的醫保,提高他們的加班待遇。而有了更多床位和隔離點,更多人齊心協力參與救治和隔離工作,才能逐步讓確診和重癥的病人都住進醫院,進而才能讓輕癥和疑似的病人愿意隔離,最終才能有效切斷傳染的源頭,穩住普通市民的心態。
第二,就物資來講,武漢的物資短缺和各地的物資匯集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物流的接收和轉送效率。那么就要進一步簡化流程,邀請專業人士配合,征集志愿者參與,放開對社會捐贈渠道的限制。然而,更重要的問題還是要讓這些人齊心協力,形成一個高效頑強的戰斗堡壘。所以,不妨考慮,讓軍方的后勤部門統領的物資的接受和發放工作,用他們的權威和專業性保證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轉,以充分支援一線的治療和隔離。
第三,就信息披露來講,目前各種信息混雜,真假兼有,既不利于市民獲取,也容易傳遞恐慌。因此不妨成立類似世界軍人運動會(2019年10月間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中心的機構,借鑒相關經驗,抽調相關人員,每天統一公布抗疫中的關鍵信息。比如每個醫院的病床數、分配規則、接納患者的類型(最好對醫院也進行分級,保證輕癥患者敢去醫院,而重癥患者及時收治)、是否可以做核算檢測以及試劑盒的數量;每個小區的確診、疑似、發熱患者,對確診患者公布他們的流動接觸軌跡、年齡分布、具體病情走向等。在公布關鍵信息的同時,應有相關負責人士接受中外媒體訪問,做到最大限度的信息透明。
這些做法可以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權威,從而穩定社會情緒。
三、解題的五條建議
前面的分析和建議可總結如下:目前最核心的工作是重癥及時收治,輕癥合理隔離,疑似盡快確診;要高效完成這一工作,需要充足的床位、安全的隔離點以及足夠的人員和物資,并將這些信息及時披露給社會各界;要讓這一切工作高效且有條不紊地運轉,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領導指揮體系。
基于上面的分析和建議,筆者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充分發揮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我們的體制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自上而下的領導體系以及這一體系在特殊時期所能發揮出的巨大動員協調能力。當前,無論是跨省的人員、物資調配(甚至必要時跨省的患者救治),隔離場所的征用、改造和使用,還是軍方的全力配合和參與,都需要更高級別的權力機構來指揮和協調。因此,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不妨從前期的調研督辦升級為全面指揮和領導。這是解決一切困難的關鍵所在。
第二,確保重癥患者及時入院治療。如果目前開放的病床仍然無法收納,那么應該及時啟動跨省醫療互助。
第三,確保CT掃描基本確診的患者及時隔離。試劑盒檢測畢竟耗時更長,而且并不是所有醫院目前都具備檢測條件,而實踐中CT掃描基本可以做到確診。所以時間不能再拖,必須讓這些患者及時隔離,以免帶來疫情的二次傳播。
第四,確保盡快完善隔離點的征用、改造、分類工作。隔離點是否安全,相關人員和設備是否配備到位,是決定隔離能夠實施并發揮作用的關鍵。目前的情況是,無院可住但基本確診的患者可能愿意去隔離點,但那些輕癥和密切接觸者并不都放心隔離點的環境,而寧愿選擇居家隔離。這個時候,動用強制固然是一種手段,但因此激起民怨也是潛在的風險。更何況,如何準確篩查出這些人也是一個技術上很難克服的問題。
因此,在盡快完善隔離點條件的同時,應該給予這些人選擇繼續居家隔離,并要求社區協助看管的彈性。此外,還必須對隔離點進行分類,不能把確診患者和需要繼續觀察的患者一同隔離,以盡可能避免對后者的交叉感染。
第五,所有和上述建議有關的關鍵信息必須及時披露,讓患者和市民安心,并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第二到五條能否有效落實,都依賴于第一條能否充分發揮作用。唯有用更大的決心,采取更大的力度,才能更及時地救治重癥患者,更合理地隔離輕癥患者,從而更好地穩定民心,并最終戰勝這次疫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