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地疫情形勢逐步趨穩,經濟“馬達”加速重啟,企業順利進入復工復產新時期,常態化疫情防控、加速恢復消費、重振經濟成為下一階段社會各界的工作重點之一。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科技互聯網企業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正在加速復工復產。
憑借線上化、網絡化特性,科技互聯網企業在疫情中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仍在不斷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助力復工復產,穩定供應鏈,保障物流流通和市民基本生活,助力中小商家“恢復元氣”。
科技互聯網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保障物流流通
多位專家表示,企業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防疫、抗疫,疫情穩定后恢復市場流動,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要素轉動起來,市場才能恢復運轉。同時,面臨生存壓力,企業不應該放棄思考的主動性,應該從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尋找商機。
穩定供應鏈,實現復工復產
過去這段時間,受疫情影響,許多城市的線下商業處于停滯狀態,一些收入倚重線下渠道的行業受影響較大。家居建材行業就是這樣的例子。公開數據顯示,線下渠道占國內家居行業總收入八成以上。
深耕行業多年的顧家家居,視今年6·18購物節為復工復產、拉動全年銷售額的重要節點。但受疫情突發影響,其發貨網絡局部受阻,線上銷售額雖于購物節恢復,但線下一百多個訂單遲遲無法實現末端安裝履約。
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回憶稱,在接到復工受阻信息后,當天就派出專車前往顧家家居倉庫提貨,并第一時間聯系消費者,預約上門時間。僅僅用了三天時間,便完成了一百多個訂單的攬收、運輸、配送和上門安裝服務,實現100%履約。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高峰表示,在具有不確定風險的背景下,實現真正的復工復產,保證履約與“多網并行”的供應鏈分不開。
網購商品無法正常發貨,物流堵在某個節點遲遲運不出來,快遞到了站點卻無法配送……疫情期間,很多消費者首次意識到穩定的供應鏈對生活的重要性。
高峰表示,很多企業發現一旦倉庫所在地或者是倉庫周邊的快運網絡、快遞網絡受到影響,或將為企業帶來“致命一擊”。而“多網并行”是企業抵御疫情風險、穩定供應鏈的秘訣。“在原有的供應鏈構成里,很多客戶更在意的是效率和成本,沒有太多考慮供應鏈對應對發展的風險性和穩定性的作用。”供應鏈鏈條涉及倉儲、運輸、配送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都涉及到不同的“網”,利用科技將網絡更高效地結合調配,是科技公司打造智能供應鏈的主要內容。
供應鏈鏈條涉及倉儲、運輸、配送等多個環節
“用全球供應鏈做中國市場,這種商業模式是極具震撼力的。”盒馬副總裁沈麗表示,自主研發,供應鏈倉配一體是新零售的優勢,也是保障復工復產商品流通的關鍵。
以上海地區數據為例,截至目前,盒馬在上海地區的員工出勤復工率超過九成;商品供應鏈恢復到八成以上。盒馬共有19個正式倉為上海進行保供作業,近兩個月又新建了7個臨時倉,26個倉庫已經全面恢復生產。此外,盒馬倉庫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恢復運轉后可以支撐上海74家門店及長三角周邊門店的商品供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盒馬內部獨家了解到,目前盒馬的一級戰略就是進行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未來十年,盒馬會在省會、地級城市建立包括全程冷鏈在內的完整物流體系,同時會在上海、北京構建全國調撥網絡體系。
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共提出六個方面33項措施,其中有7項具體舉措涉及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指出,要優化企業復工達產政策。疫情中高風險地區要建立完善運行保障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重點企業復工達產“白名單”制度,協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復工達產。
在新發展格局下,供應鏈被擺在了中國經濟命脈的中樞位置——它不光扮演社會基礎設施的角色,更多的是幫助企業更快、更精準地生產和提供商品。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成重點
“有媒體數據稱,92%的被調研企業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物流時效受到了影響。”
《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到,要“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重要表述,對于進一步穩住市場主體、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積極推動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指明了方向。
疫情期間,上海的商家也遇到倉庫不能發貨的難題,隨著上海復工復產進程加快,上海楊浦區城市名園菜鳥驛站站長劉中禮表示,近期驛站內包裹數量明顯提升,站點的業務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驛站對于包裹依然會采取消殺、靜止等防疫措施。
菜鳥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家將貨物切換至菜鳥倉,基于覆蓋全國的倉網資源,結合大數據能力,給商家提供分倉方案,能解決商家單倉封閉不能履約的直接風險,通過縮短倉和市場的距離,提升履約時效。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成企業布局重點
高峰也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今年3月以來,京東物流華東分公司承接了超過平日數倍的訂單量,多是出現貨物滯留問題的中小客戶,“有的是上游原材料缺貨斷貨,導致生產暫停;有的是有貨發不出來;還有的是有訂單但無法履約、運輸難……”
他介紹,今年4月上海疫情期間,為了減少運輸途中的不確定性,京東物流在上海金山區緊急落地臨時保供專倉。為了讓上海居民需要的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快速到位,京東物流采用多式聯運的方式,將中糧物資從黑龍江發往昆山,再通過專車運輸直接送抵臨時保供專倉,最大程度減少了運輸時長,提高了配送效率。高峰表示,搭建高度協同的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和倉配網絡,可以幫助客戶在一地倉庫被封、發貨受限的情況,就近啟用備用倉庫,實現多地分倉靈活發貨。
不僅長距離物流,科技公司也在即時物流中發揮效力。作為民生保供企業,超市發遭遇了疫情期間部分門店大量員工居家隔離、人手不足等突發情況,與此同時,線上訂單激增,給門店運營造成很大壓力。
北京超市發線上業務負責人連玉穎表示,5月中旬受岳各莊關聯疫情影響,超市發玉泉路店、永定路店等線上訂單量激增,門店大量員工無法出勤,配送運力也出現缺口,最開始僅能完成顧客下單的六成左右。“達達方面表示,在即時物流方面給予線下商超揀貨支持、運力保障及運營支持,線下商超能快速復工復產,訂單完成率很快恢復到日常水平,”連玉穎稱,“恢復正常線上運營后,超市發的訂單和銷售額均有翻倍以上增長”。
城市經濟復蘇在即,線上線下消費加速有機融合
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后,各地也相繼發布了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城市的煙火氣正在回歸。
沈麗表示,相關行動方案加速了盒馬復工復產的節奏,也紓解了零售企業目前的困難,激發企業的“造血”功能,讓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例如,相關行動方案中提出的減免房屋租金,多渠道穩定和擴大就業等措施,都是給予企業在成本支出、人員復工、防疫保障方面實打實的補貼,我們的專項小組已經在跟進相關工作。”
北京方面,盒馬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全面復工復產后,將繼續加大在北京的全產業鏈投資,尤其是農產品基地和現代化冷鏈加工中心的建設。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在訂單農業、數字農業方面,加強與北京農業企業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合作,滿足北京市民不同層面的需求,助力首都經濟發展。
飛豬方面也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隨著各地學生陸續放假,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取消,目前北京旅游行業呈現有序回暖態勢。飛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九成以上景區均已恢復營業,八成以上室內景區均已恢復營業。近一周,北京景區門票出票量已恢復至4月正常營業期的九成左右。
北京、上海出發的機票訂單量持續上揚
隨著多地對北京、上海旅居人員防疫政策的調整,北京、上海出發的機票訂單量持續上揚,酒店訂單量也保持回暖勢頭。據飛豬數據,近一周,北京酒店預訂量比上月同期增長超1.2倍,上海酒店預訂量已恢復至3月正常營業期的日均水平。近一周,北京出發的熱門目的地為成都、杭州、重慶、廣州和三亞;上海出發的熱門目的地為三亞、重慶、成都、海口和昆明。
成都寬窄巷子
飛豬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向敏表示,6月29日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取消,也為暑期的出行需求帶來更多利好,飛豬一方面將持續推出暑期機票燃油費5折券、超值機票次卡等優惠活動,降低用戶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將進一步完善暑期出行預訂及退改服務保障,提升用戶出行體驗。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副院長鄧寧認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穩趨好,各地文旅部門陸續推出暑期旅游活動和優惠措施,國內旅游需求會在暑期迎來集中釋放,游學、親子游、探親游將是熱門業態,自駕游、家庭團、租車游等也有較強需求。
《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隨著消費升級,人們的消費模式、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新型消費逐漸興起。沈麗稱,在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帶動下,預制菜、洗碗機、空氣炸鍋等新產品、新服務很受歡迎。
同時,她還稱,有機、綠色、低碳正成為消費者的共識,有機農業成為減碳的有效途徑,綠色環保商品正“時髦”,“零碳農產品認證實施既可便于消費者辨別出生產過程管理良好、環境績效優的低碳農產品,又可以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推動引導和促進低碳農產品的開發,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疫情刷新企業認知,專家:要從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尋找商機
高峰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疫情使得很多企業對于物流服務有了新的要求,更加看重供應鏈的穩定性,超過45%的企業表示,對物流服務商的物流時效性、運營穩定性、風險應對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從企業內部來看,過去供應鏈和物流部門都是成本部門,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沒有太多風險意識。”高峰稱,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影響,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其實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六個方面33項措施,包括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穩投資促消費等政策、保糧食能源安全政策、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北京市也細化提出了六個方面45項措施。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疫情反復導致線下業務進一步受阻,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老年消費人群慢慢走到線上,線上是企業重要增長點,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同時,線上消費逐漸成為新產品測試的“第一戰場”,尤其是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要訴求對象的產品,通過線上新品發布,收集和分析數據,指導企業經營決策,形成新的決策閉環,讓企業觸及消費者的成本變得更低,產品服務更加精準。
他還稱,企業面臨生存壓力,不應該放棄思考的主動性,更多應該從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尋找商機。
北京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北京市企業家協會會長黃建華表示,在全面復工復產背景下,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需要減壓和賦能。“首先是政策支持,財政對相關的中小微企業進行直接補助,降低企業成本,包括對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政策等。”
同時,相關方要按照政府倡導,給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降租金,并為其創造條件,使其在市場、銷售、資源上得到支持。這些企業也需要人才賦能、技術賦能。最重要的是,企業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防疫、抗疫,疫情穩定后恢復市場流動,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要素轉動起來,市場才能恢復運轉。
針對全新的社會轉型期和商業環境下,企業該如何謀變的問題,黃建華表示,如果企業還停留在傳統方式下經營,遇到疫情這種特殊情況,可能會存在較大風險。“疫情是一場危機,危中有機,如何化危為機是重點,越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越會發生洗牌的情況。”
“我觀察到,目前旅游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但部分旅游企業積極謀變,把原來的素材拿出來剪成短視頻做抖音號,吸引粉絲,部分直接變現,有些流量就算現在不能變現,將來一旦恢復出行,也會給這些企業帶來收益。”不僅旅游業,許多線下餐飲也積極謀變,做線上、做外賣,現在不管是哪個行業,無論是傳統還是新興,都一定要與數字化結合。企業要主動調整業務方向和業務形態,甚至商業模式都要主動調整,跟上時代步伐。企業主要發揮企業家精神,主動創新,不能循著過去那套思路,眼下要維持生存,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布局疫情防控穩定后的企業發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