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銀川當地頗具名氣的民營企業(yè)家,也是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劑中心(下稱“掌政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從掌政鎮(zhèn)走出去的農村娃,賣過菜、擺過攤、當過廚房里的小伙計。他就是掌政中心董事長康永建,只因偶然看到一則“閆家村百信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新聞,點燃了他的“農村金融夢”。
然而,實現夢想的過程是曲折而艱辛的。由于寧夏并不在政策允許的六個試點省市范圍內,“合作社”的路子就這樣被堵死了。那段時間,康永建把各種政策文件翻了個遍,卻始終沒能為自己心中的“農村金融機構”找到一個合法的“身份”。
最后,四處碰壁的他干脆直接給當時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主席寫了一封信。就這樣,康永建的夢想照進了現實,而在中國金融歷史中就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農村金融形態(tài)——掌政中心。
第一財經日報:掌政中心的名字很特別,你當初對它的定位是什么?
康永建:因為在當時的政策框架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身份”來成立這個機構,后來是在相關部門不斷地協商和努力下,才確定了這樣一種形式。“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劑中心”這個名字是由當時政府部門的領導定下的,我剛看到這個名稱覺得很陌生,“資金”、“物流”、“調劑”三個不相干的詞湊在了一起,整個就是“四不像”,這和我原本創(chuàng)立互助社的思路完全不同。提出來之后,也完全沒有一個范例可供參考,更談不上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是,我是從農村過來的,一直與農業(yè)和農民打交道,知道他們的難處,希望為村民們做點兒什么。雖然金融行業(yè)給人的印象是高不可攀的,但這幾十年經商的經驗讓我感覺到“涉農金融”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也是一個商機。
日報:經過幾年的摸索,現在你們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掌政模式”,但三大核心業(yè)務之一的“農資信息”這塊并不賺錢,為什么還稱其為核心業(yè)務?
康永建:我們的名稱里有“物流”這個詞,最初說的物流是要做實的,但我們倉儲、資金、運輸各方面實力都不夠。最后,我們把“物流”轉成了物資信息。比如說國家有購買農機的補貼政策,我們就跟相關的部門合作,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把信息輸送過去。這樣一來,農民買的農機設備既能享受國家的補貼,我們也可以從中進行貸款支持,還方便了農戶。同時,這里面還涵蓋一些防范風險的性質。首先,我們保證了農民購買農機、器械、種子等的品質,這就直接影響著貸款的回收。其次,我們直接把貸款打給了廠商,也避免了他們將貸款用在其他地方。所以,盡管“農資物流信息服務”不賺錢,但是它是貫穿我們所有業(yè)務始終,最重要的一部分。
日報:掌政中心成立五年了,只出現過一筆“壞賬”(因為借款人意外死亡),你們當初是如何設立起風險控制體系的?
康永建:那一筆“壞賬”在掌政中心這里并不是真正的呆賬。當時,借款人的家人主動跟我們說,“就算砸鍋賣鐵也會把錢還了”。后來,了解情況后,我們不但沒有催收欠款,反而免了利息,又重新貸了一筆錢給他們周轉。現在這筆錢一直在慢慢地往回收,這和銀行所謂的“壞賬”是不同的。可能別人會覺得農民的“金融素質”不高,但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我了解農民,他們是非常重視信譽的,這才是我們設計風控體系時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我們給農民綜合打分,評價他們的信譽、人品、在村子里的口碑、吃苦精神、商業(yè)頭腦。通過跟他們的充分交流,讓他們親自填表,我們與農戶成為了朋友,也得到了一些真實的信息,最后再對這些信息進行跟蹤和分析,風險防控的點點滴滴在操作流程中都有體現。還有就是,我們非常清楚農戶的資金需求,比如說農民的承受能力只有5萬,你貸給他50萬,這壓根就不合理,也肯定會有風險。
日報:對于很多涉農金融機構,如農信社,內部治理結構是它們的短板,也是阻礙它們發(fā)展的一大障礙,你當初是如何考慮這一部分的?
康永建:由于掌政中心在注冊形態(tài)上仍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在股東人數上是有限制的,即不能超過200人。我們的第一批股東人數為199人,其中九成多是農民股東。當時,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吸收股東并不是為了資本金,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借助農民股東,讓我們更好地融入農村社區(qū),與農民建立密切的聯系。同時,大量的農民股東也保證了即便掌政中心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我們也不會偏離“農民資金互助”的初衷。目前,我們的7名董事中,有4名是農民代表。
日報:對于掌政中心的未來,你有什么新的設想?
康永建: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我認為“掌政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可復制的。所以去年我們又在掌政鎮(zhèn)周邊的四個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了“咨詢服務點”,現在運行得很好。未來,可以設立更多的服務點,幫助更多的農戶。農民的需求很旺盛,當務之急是解決我們的資金問題。盡管得到了政府、農民的一致認可,但我們的“身份”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現在做的是低收益的涉農貸款,繳的卻是公司類的稅,負擔太重。國家倡導的直接融資、農業(yè)保險、銀行再貸款等等,我們都主動去接洽,但也得不到任何與“三農”有關的優(yōu)惠政策。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zhàn)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yè)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